p> **T+8, 17:39Processed in 0. second(s), 14 E01王璐
E02王金婵
E03朱爱云
E04许张氏
E05李卫东
E06杨蓉
E07汪美红
E08陈明龙
E09茆小琴
E10岳梅
E11赵晓红
E01王璐(蚌埠市推荐)女,1995年7月生,安徽农业大学学生。
王璐8岁起就挑起了照顾瘫痪**的重担。高中三年“背着**上学”的经历,感动着周围每一个人。 2011年,王璐以578分顺利考入安徽农业大学,继续背着**上大学。
作为家中独女,王璐与同龄孩子一样,也曾有着幸福的童年。曾祖父、爷爷、奶奶、父亲、**共同为她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地,然而这一切都在她8岁时戛然而止。王璐的**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,病情恶化发展到下肢瘫痪,只能卧床养病。为了给王璐妈妈治病,本不富裕的家庭很快陷入困境,奶奶又因患精神病离家出走,从此杳无音信。为了维持生计,父亲外出务工,王璐不得不担起照顾80多岁的曾祖父、年逾花甲的爷爷和瘫痪的**的责任。
当时刚上小学3年级的王璐,每天放学后就帮着曾祖父、爷爷*家务,替卧病在床的妈妈翻身、擦洗。“那时候我学会了烧饭做菜洗衣,也能帮大人*些简单的农活。 ”王璐说。懂事的王璐在帮助家人的同时,也不忘坚持学习,*着亲戚、邻里的接济,王璐于2008年考入固镇第二中学。看着生活不能自理的**,王璐犯难了,学校离家这么远,**没人照顾咋办?思来想去,王璐觉得不能丢下**,毅然决定背着**去上学,家人在学校附近为母女俩租了一间民房。
王璐每天早晨6点起床,给**梳洗,做好早饭侍候**吃完,**急匆匆赶往学校上课。中午其他同学就餐午休的时候,王璐却在出租屋帮着妈妈翻身擦洗、洗衣做饭,每天晚上安顿好**,常常已过深夜12点。除了正常上课时间,同学和老师们很少能在校园里看到王璐的身影。班主任强恒玉老师说:“刚入校时,王璐因要照看**,成绩在学校一般化,但王璐很要强,学习也刻苦,成绩提升很快。 ”王璐2011年考入安徽农业大学,带着**来到省城、来到大学校园,继续自己的尽孝之路。
王璐2010年当选“**好人榜”上榜好人。 E02王金婵(安庆市推荐)女,1949年11月生,太湖 县弥陀镇村民。
作为农村的童养媳,王金婵三十余年如一日,精心护理并侍候家中三代**人,用她无私的母爱和坚强的臂膀,温暖着家中每一位不幸的成员。
王金婵24岁时,婆婆不幸瘫痪,生活不能自理,她18年如一日为婆婆喂饭、喂水、接大小便、换洗衣服……1991年11月13日,瘫痪婆婆安详地离开人世。婆婆虽然走了,但王金婵并不轻松,丈夫王言胜患遗传性瘫痪病已有3年了,多方医治都无疗效。 2004年下半年,王言胜的背部、腿部开始腐烂,夜里不能入睡,口*尿多,并不停地呻吟。为给丈夫喂水和接大小便,王金婵每晚都要起来五六次。去世前三个多月里,王言胜大小便完全失禁,散发出来的臊味别人觉得难闻,而王金婵却习以为常。 2005年年初,宣城学前教育当王言胜咽下最后一口气,王金婵抱着王言胜的遗体悲痛欲绝,泣不成声。
送走了婆婆和丈夫,然而,艰辛的路远没有尽头,她唯一的儿子王华生从2003年起患上了和他父亲同样的病,不仅全身瘫痪,骨瘦如柴,而且伴有精神失常症,说话口齿不清,吃、喝、穿、大小便都不能自理。王华生的前牙已全部脱落,吃的东西要煨烂后,一勺一勺地喂下去。对重病在身的孩子,王金婵倍加疼爱,每餐都要烧两种吃的,好的给孩子吃,差的自己吃。每晚王金婵都要起床几次,倒水给孩子喝,给他接大小便,不管严冬还是盛夏都是如此。2012年2月21日,王金婵劳动时左眼不慎被茶叶枝戳伤,在附近医院治疗十多天没疗效。尽管眼睛**,王金婵还是忍着疼痛,给孩子做饭、喂饭、接大小便、洗衣服,夜以继日地照料孩子。“我多么希望眼睛早一天恢复,能像往常一样好好照料孩子。不管怎样,照料孩子,我决不会放弃。 ”这位坚强的**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呵护孩子的决心。
王金婵2012年当选安庆市道德模范。 E03朱爱云(合肥市推荐)女,1967年6月生,生前 系**县紫蓬镇永久社区居民。
朱爱云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,在丈夫身患重病时,她悉心照料,陪同爱人四处求医问药,当丈夫病情恶化发展成尿毒症时,瘦弱的她毅然捐出了自己的肾,挽救了丈夫的生命。 2012年4月,朱爱云因胃癌晚期不幸病逝。20多年前,朱爱云经人介绍嫁到了**县紫蓬镇永久社区,生活虽然清苦,但是夫妻俩恩恩爱爱,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。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幸福生活刚过几年,丈夫张德发被确诊患上严重肾炎,最终转化成尿毒症离世。因舍不得离开用心经营的家,朱爱云拒绝了娘家人接她回家的想法。在乡亲们的撮合下,她改嫁给了家穷说不上亲的小叔子张德前。婚后,朱爱云在合肥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做钟点工,张德前则在合肥一家物流公司开车,夫妻俩先是领养了一个女孩,后来又生了一个男孩,一家人相亲相爱。2009年4月,朱爱云的丈夫张德前身体明显消瘦,经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肾炎,最后恶化成尿毒症。张德前四处求医,但一直未见好转,几近绝望的他想到了死。 “爱云,我不想看病了,不想拖累你,我们离婚吧!”一天,张德前鼓起勇气对妻子朱爱云说了这句话,话音刚落,就挨了朱爱云一巴掌。 “这样的话,以后不要再讲,我怎样都要救你。 ”朱爱云眼含热泪地说。“我要给爸爸换肾!”朱爱云19岁儿子很懂事地说。 “这哪里行。 ”朱爱云一口断了儿子的念头,“你还年轻,正在长身体,就是换也要换我的!”幸运的是,夫妇双方配型成功了。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,他们凑齐了10万元手术费,2011年7月,两人同时走上了手术*。手术前,医生问朱爱云:“你的两个肾,一个大,一个小,哪个给你丈夫? ”朱爱云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大的那个给他。 ”手术进行了6个小时,非常成功。
2012年12月,在家休养的朱爱云经常吐酸水,医院确诊为胃癌晚期,虽做了切除手术,但无情的病魔还是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。朱爱云2012年当选“**好人榜”上榜好人。 E04许张氏(亳州市推荐)女,1916年生,亳州市谯 城区西关社区居民。
生在旧社会裹着小脚的她没有自己的名字,夫家和父家的姓氏加在一起就成了她为**、为人母后的正式称谓。今年97岁的许张氏40余年辛勤照顾病儿,20年坚守病榻不离不弃;她家庭贫困,却婉拒社会爱心捐款。 “慈母之心,无声大爱”感动了无数人,被网民称为“最坚强**”。
许张氏有7个子女。1970年,17岁的老二许全意突然患上精神**症。 1992年许全意下肢瘫痪,随后又丧失了基本的语言能力,全家倾其所有为其治病,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。从儿子患病起,许张氏就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子。除了偶尔在门口晒晒太阳,许张氏几乎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:洗澡、做饭、喂饭、换洗尿布……老人每天早上起来,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儿子有没有大小便,如果有就要立即清洗,**再帮他洗身子,结束后才能开始做饭。夏天儿子出汗多,一天要给他擦好几次身子。老人到晚上先帮儿子洗澡,再看着他睡觉,待儿子睡着后,她才能上床睡觉。随着天气变化,还要经常给儿子增减衣服,就连头发、胡子都是老人亲手剪的。老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,腰背累得深深地弯了下去。可病床上的许全意虽然瘦弱,但身上**净净,双眼有神;虽然不能言语,但会用眼神与**交流,完全没有久病之人的那种木讷。
“二哥是我**的全部,她不愿意拖累我们,我们想搭把手都不允许。”女儿许长荣说。许张氏说:“为了孩子,我要好好活着,活着一天就要照顾孩子一天。 ”虽然家境贫困,许张氏却有自己的原则,好心人送来的钱一概不要。上海的一家企业老总在微博上看到许张氏的故事后,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员送来10万元爱心捐款,但老人连忙婉拒了。老人不愿意要钱,一些热心人就希望其子女暂时代为保管,但老人还是反对:“谁敢拿人家的钱,就别认我这个娘! ”
许张氏2011年当选“**好人榜”上榜好人。 E05李卫东(省***推荐)男,1969年10月生,淮 南矿业集团潘一矿保运工区机电队电工组长。
20多年来,李卫东省吃俭用,承担赡养岳父母、父母四位老人和抚养教育两个侄子、一个女儿的重任,在当地传为道德佳话。
结婚前,李卫东爱人的哥哥因事故不幸丧生,兄嫂改嫁外地,留下几个月大的侄儿。爱人父母,受此打击身体每况愈下。此时,李卫东不顾家人反对,勇敢地与爱人走到一起,并毅然挑起了抚养照顾侄儿和二位老人的重担。他视妻哥小孩为己出,自己舍不得多花一分钱,对侄儿却百般呵护。女儿的出生,让家庭负担更重,夫妻俩微薄的收入不能满足家庭日常开销,李卫东就利用休息时间外出打零工补贴家用。
1997年,岳父食道癌需要住院治疗,李卫东举债为岳父治疗,常常整夜整夜陪侍在岳父床前,陪着老人拉家常,定时按摩、翻身、擦洗,直至一年后岳父离世。 1998年,李卫东弟弟不幸车祸身亡,弟媳随后改嫁外地,丢下嗷嗷待哺的侄儿。面对又一个不幸,李卫东再次承担起抚养侄儿的责任。岳父母和自己父母年老体弱,三个孩子呦呦待哺,生活的重担可想而知,但李卫东从未在老人孩子面前叹过一声气、说过一声苦。2009年,李卫东将岳父留下的房屋装潢一新,按照当地习俗为内侄*办了婚礼。他辛苦劳作,供养侄子读书成才。而自己女儿,因不忍心父母过度*劳,初中毕业后,毅然放弃中考升学机会,外出挣钱补贴家用,这成为他心头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。 E06杨蓉(马鞍山市推荐)女,1992年7月生,马鞍山市 花山区霍里街道丰收村居民。
杨蓉,一位普通的90后女孩,为了救治罹患肝硬化的**,毅然放弃高考,捐出67%的肝脏移植给**,被网友称作“最美女儿”。2008年,杨蓉的**因患血吸虫肝硬化晚期,危及生命,年仅15岁的杨蓉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。和县一中校庆工作简报(第二期),她洗衣做饭样样都会,每天放学后都要骑很长时间的车回家做饭,**送给住院的**,并没日没夜地在**身边伺候。当时19岁的杨蓉正在准备高考,看到**痛苦不堪,她毅然放弃高考,带着**四处求医。当得知肝脏移植能治愈**,她便四处打听亲体移植信息,并毫不犹豫地作出了为母捐肝的决定。可当杨蓉把决定告诉**时,却遭到**的强烈反对,但杨蓉态度十分坚决,一边四处咨询问诊,一边说服**同意手术。杨蓉向亲朋借了一些钱后,就带着**踏上了去天津求医的道路,不想手术还未开始,身上的钱已花去大半,所在医院了解到杨蓉的情况后,感动于她的孝心,向当地媒体推介了杨蓉捐肝救母的事迹。 “90后”孝女捐肝救母的事迹报道出来后,感动了社会各界,天津及家乡马鞍山爱心人士纷纷捐款,很快凑齐了手术费用。2011年12月23日,她捐出了67%肝脏,将**从死神手中夺回。陪伴**求医的这一路,杨蓉未曾掉过一滴泪,但在媒体镜头前,她哭着感谢那些善良的人们。她立志今后用实际行动将爱传递给身边的每个人,让爱的光芒照耀到所有人。 “最美女儿”杨蓉一直怀揣着一个“教师梦”,错过高考的她并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,去年12月她参加了成人高考,以优异成绩被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录取。
杨蓉2011年当选“**好人榜”上榜好人,获评第九届“马鞍山市十大杰出青年”。 E07汪美红(黄山市推荐)女,1970年11月生,休宁 县岩前镇岩脚村村民。19年来,作为齐云山唯一的女挑夫,她风雨无阻,艰难攀爬了20多万公里陡峭山路,往返近6000个来回,磨破了120多双解放鞋,挑断了50多根扁担。她用浸透了汗水的扁担,独自带大了**儿子,把一对双胞胎儿女挑进了重点大学。
汪美红27岁那年,丈夫不幸逝世,留下患有白化症的大儿子和一对两岁的龙凤胎儿女,还有5000多元的外债。残酷的现实不容汪美红想得太多,三个孩子吃喝拉撒等着她去照应。此后,汪美红上山采茶、下田插秧,没日没夜地劳作在田间地头,与别人不同的是,无论到哪里*活,她都用竹篮挑着一双儿女。眼睛几乎全盲的大儿子不能见阳光,怕孩子在家里乱跑出事,汪美红只得忍痛把他绑在桌子腿上。不久,汪美红发现,即便累死累活,*田里的收入连一家人的温饱都解决不了,有时还得向娘家借钱借粮。父母不忍女儿如此*劳,多次劝说她再嫁,汪美红也曾动过心,但对方都不愿意她带着**大儿子。从此,汪美红毅然断绝了再嫁的念头,发誓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抚养成人。1994年10月,齐云山玄天太素宫重建,需要大量的青壮年挑运建筑材料,汪美红是唯一报名参加挑运大队的女性。通往齐云山的九里盘山道近7公里,有八成是陡坡,4000多个*阶,即便不负重走上去也不太容易。当时青壮年也就挑100斤,女人挑80斤,汪美红为多挣点,第一天就挑了180斤沙石,当她拿到拼命换来的9元钱时,人已经虚脱了。就这样,汪美红咬着牙坚持了两年,不仅还清了丈夫留下的5000多元外债,还解决了一家四口的生计问题。2005年夏天,黄山风景区云谷索道扩建,急需一批强壮的挑山工。汪美红找到村里几个壮年挑夫结伴赶往黄山,就这样,她成了黄山百名挑夫中唯一的女挑夫。
在汪美红的坚持和鼓励下,大儿子自学了推拿,现在已经可以自食其力,双胞胎儿子汪力胜和女儿汪力利双双考入重点大学。 E08陈明龙(滁州市推荐)男,1961年5月生,滁州 市南谯区章广镇马厂村村民。
为了救治遭遇车祸、昏迷不醒的养女,陈明龙和妻子周恒兰变卖家产、四处举债为养女陈玲治病,用大爱亲情唤醒了昏迷22天的养女。1995年春节,陈明龙夫妇收养了被遗弃在雪地的女婴,取名为陈玲。陈明龙夫妇的家境并不富裕,住着茅草屋,仅*几亩薄地维持生计,家里还有个8岁的儿子,再添一个小孩,日子就更加困难了。邻里乡亲都劝陈明龙放弃,他却坚定地说:“这是个苦命的孩子,父母狠心把她遗弃了。我们也是做父母的,总不能看着孩子不救,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把她抚养成人。 ”
陈玲到了上学的年龄,陈明龙和妻子挑着粮食,到十里外的街镇上兑卖换钱,供女儿读书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6岁的陈玲,每次都是跟哥哥陈伟一起步行上学,从不让父母接送。上了中学后,陈玲总是从父母给的伙食费中省出钱来,买些东西孝敬父母。从小学到初中,陈玲一直勤奋学习,成绩也很优秀,这让陈明龙夫妇倍感欣慰。 2011年,为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,17岁的陈玲不顾父母的反对,执意辍学打工。2011年12月,陈玲乘坐摩托车外出遭遇车祸,颅内损伤严重,昏迷不醒。面对巨额的医疗费,亲友劝说陈明龙,反正是捡来的,不如放弃吧!他却回应道,“我们砸锅卖铁,也要把女儿唤醒。 ”陈明龙拿出了家里所有积蓄,变卖了家里仅有的2000斤口粮和全部值钱的东西,四处举债为女儿支付医疗费。住院期间,陈明龙夫妇每人每天只吃两个大馍喝两碗稀饭,晚上睡在医院过道的长椅上。为了唤醒女儿,周恒兰每天都陪在女儿身边,一边哭诉,一边呼唤,希望女儿能听见自己的心声。哭累了,伏在床沿小眯一会儿,醒了继续和女儿“聊天”。22天后,在医生全力抢救治疗和**的呼唤中,陈玲渐渐苏醒过来,病情也日渐好转。 E09茆小琴(宣城市推荐)女,1964年4月生,宣城 市宣州区塔影社区下岗工人。
茆小琴用自己柔弱的双肩和坚定的信念,多年如一日照顾年事已高、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婆,患有精神病的二哥和下肢肌肉萎缩的儿子,用女性的坚强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。
茆小琴的公婆均已年近九旬,公公腿脚行动不便,又患上老年痴呆症;婆婆的一只眼睛高度近视,另一只则完全失明。老两口生活不能自理,常年卧床。茆小琴每隔两三天就要给公婆换洗衣服,定期洗晒被褥,屋内的卫生更是天天打扫。公公不能完全辨认家人,但对茆小琴的印象却极其深刻。 “多亏我们家小琴了,倘若没有她,我们老两口恐怕早已离开人世了。 ”每次谈到茆小琴时,老两口都潸然泪下。
丈夫的二哥年轻时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,如今63岁的他已卧床不起。因常年服药,他的生物钟已完全混乱,起居毫无规律。时常是家人刚进入梦乡,他却在隔壁大喊大叫,第三届安徽省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,胡言乱语,发脾气、砸东西。茆小琴和丈夫只得从床上起来,耐心地陪他说话,安抚他的情绪,直到他安静下来。
茆小琴的儿子朱锐患有进行性下肢肌肉萎缩疾病,已是20岁的他,只有10岁儿童的身高和智力。朱锐很安静,也很懂事,仿佛已知道自己的命运,每次妈妈为他清理床上的大小便,按摩严重变形萎缩的双腿,推着轮椅陪他在小区里散步,朱锐都充满感激地望着妈妈。此时的茆小琴心里是最为难过的,为了不影响儿子的情绪,她总是强忍着眼中的泪水,聊一些快乐轻松的事情,让儿子开心地度过每一天。
茆小琴2011年当选“感动宣城十佳人物”。 E10岳梅(省委教育工委推荐)女,1959年8月生,合肥 学院教师。
在女儿被诊断出患上罕见的进行性脑萎缩后,岳梅一边带着女儿四处求医,一边鼓励女儿乐观直面病魔。 10多年来,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,用母爱为女儿撑起一方无雨的天空。
岳梅独生女儿竹子刚上高中不久,经常感觉双眼酸涩痒痛,视力也下降得厉害,连看书本上的字都非常吃力